- 吕海鹏;刘晓;陈嘉炜;石明明;徐红岩;侯晓玮;解传滨;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30例BMs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设计靶区剂量均匀计划(Plan_(均匀))、靶区内设置均匀增量计划(Plan_(均增))和递增增量计划(Plan_(递增))3种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在靶区内部设置高剂量区(GTV_h),针对GTV_h设计Plan_(匀增)和Plan_(递增)。分析利用IMRT与VMAT分别设计的Plan_(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差异。观察对比靶区平均剂量(D_(mean))、50%和2%靶区受照射剂量(D_(50%)和D_(2%));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以及正常脑组织接受10~40 Gy体积百分占比(V_(10 Gy)~V_(40 Gy))。结果:IMR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_(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1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12.771,P<0.05),D_(50%)提高8.9%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0、9.929,P<0.05),D_(2%)提高15.2%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0、8.746,P<0.05);IMRT的Plan_(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V_(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_(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53%和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1、15.461,P<0.05),D_(50%)提高9.1%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2、10.952,P<0.05),D_(2%)提高16.4%和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71、8.685,P<0.05);VMAT的Plan_(均增)、Plan_(递增)和Plan_(均匀)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 Gy)~V_(40 G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 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的正常脑组织V_(20 Gy)、V_(30 Gy)和V_(40 Gy)均小于VMAT的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12、2.215、2.444,■=2.323、2.939、3.145,P<0.05);IMRT与VMAT的D_2、D_(mean)和D_(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RT中,保证靶区边缘正常脑组织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提升靶区中心剂量不会显著提高正常脑组织剂量,IMRT与VMAT均能满足靶区内部增量要求,VMAT靶区增量略好,效率更高;递增计划靶区剂量提升效果好于均增计划,VMAT的递增计划更适合BMs的HSRT治疗。
2025年04期 v.22;No.248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6K] - 陈莹;黄文涛;徐志勇;
目的:分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系统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危及器官(OAR)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影响,从而分析TOMO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OMO治疗的9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别对54例患者设计TOMO计划,对44例患者设计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对比分析两种计划对OAR受照射剂量参数的影响。结果:TOMO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适形指数(CI)和计划肿瘤靶区体积(PGTV-T)的CI分别为(0.769±0.012)和(0.756±0.011),高于VMAT计划,PTV均匀指数(HI)为(0.138±0.014),低于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7、6.993、7.245,P<0.05)。所有NSCLC患者中TOMO计划在全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体积(V_(5 Gy))和心脏V_(30 Gy)分别为(45.251±1.652)%和(21.002±1.265)%,优于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1、6.169,P<0.05);而VMAT计划全肺V_(20 Gy)优于TOMO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6,P<0.05)。NSCLC患者左肺TOMO计划全肺V_(20 Gy)、心脏V_(30 Gy)分别为(24.278±1.456)%和(21.365±1.687)%,均优于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0、4.992,P<0.05);VMAT计划的心脏V_(40 Gy)优于TOMO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5)。NSCLC患者右肺中,TOMO计划全肺V_(5 Gy)和心脏V_(40 Gy)优于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0,6.201,P<0.05)。两种计划的OAR全肺V_(20 Gy)、心脏V_(30 Gy)、V_(40 Gy)、食道V_(50 Gy)、脊髓最大剂量(D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MO计划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PTV靶区放射适形度最佳,该技术更适合右肺和左肺的局部晚期NSCLC。
2025年04期 v.22;No.24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 刘莉;叶程伟;袁建军;罗银贵;罗志尧;曾伟;李羚;刘欢;刘艳;何淼;
目的:对比分析Halcyon与Synergy两种不同图像引导系统在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的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分别采用Halcyon直线加速器和Synergy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每种治疗方法20例患者。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均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图像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图像在线匹配,分别得到左右(x)、头脚(y)和前后(z)3个平移方向以及旋转方向的俯仰(Rx)、旋转(Ry)和偏转(Rz)方向上的配准结果,根据摆位外扩公式计算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MPTV)值,对比分析Halcyon与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差异。结果:Halcyon和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分别获取到479和447组CBCT图像,Halcyon图像引导系统x、y和z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0.03±0.21)、(0.12±0.63)和(0.02±0.15)cm,Rx、Ry和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38±1.26)°、(-0.40±1.02)°和(0.07±1.07)°;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x、y和z 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7±0.18)、(0.08±0.49)和(0.11±0.22)cm,Rx、Ry和Rz方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28±1.29)°、(-0.29±1.29)°和(-0.16±1.20)°,两个图像引导系统在y方向上平移误差值大于x和z方向,平移误差的绝对值基本集中在5 mm范围内。Halcyon与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在Rx、Ry方向上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z方向上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Halcyon图像引导系统在x、y和z方向的MPTV值分别为0.4、1.4和0.3 cm,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分别为0.4、0.9和0.5 cm,Halcyon图像引导系统在y方向上靶区外扩边界大于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其他方向均≤0.5 cm。结论:Halcyon和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的MPTV值均能满足宫颈癌临床放射治疗要求,Halcyon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大于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但扫描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低于Synergy图像引导系统,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个性化的选择不同治疗系统。
2025年04期 v.22;No.24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 王柏林;罗瑞;孟庆乐;刘希胜;王峰;
目的:设计用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的心音门控装置,探究心脏MRI同步采集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一种心音门控装置,其结构包括心音听诊头、传输管道、麦克风及放大滤波电路、计算机以及伪心电触发输出电路,其中计算机运行包括一维空洞卷积层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层的心音识别神经网络,其参数经预训练确定。通过对8名志愿者的心音门控装置与心电门控技术检查准备用时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心音门控装置用于心脏MRI采集的可行性。结果:心音门控装置平均准备用时为(10.46±1.75)s,低于心电门控技术平均准备用时的(32.07±5.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5)。心音门控装置与心电门控装置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心脏短轴位影像的清晰度及心功能指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音门控装置可替代心电门控MRI检查,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心音门控触发,减少检查准备用时,并在高场强设备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22;No.24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 李向明;张立新;王卫丰;孔亚群;许晨思;周万博;艾顺生;宋立祥;牛延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腰椎扫描后处理骨密度(BMD)值与定量CT(QCT)BMD值测试的一致性,探讨临床中MSCT腰椎扫描后处理BMD值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用QRM-ESP145型欧洲脊椎模体(ESP)腰椎、成年羊腰椎和1名志愿者腰椎部位,采用MSCT和QCT设备分别对145型ESP腰椎L2~L4、成年羊腰椎L2~L4和志愿者腰椎L2~L4进行影像扫描。145型ESP腰椎L2~L4和羊腰椎骨L2-L4由MSCT与QCT各扫描3次测量BMD值,志愿者腰椎L2~L4按临床检查标准各扫描1次,分别重建3次取BMD平均值。设QCT扫描BMD值为对照组,MSCT扫描BMD值为实验组,根据实验可靠性又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腰椎2D局部区域体积BMD后处理)和实验2组(腰椎3D整体体积BMD后处理)。对比分析3组MSCT 3D腰椎扫描后处理BMD值与QCT测试BMD值的一致性。结果:MSCT 3D腰椎后处理3组145型ESP腰椎L2~L4的BMD值分别为(120.83±0.97)、(199.57±0.54)和(119.19±1.04)mg/cm~3;羊腰椎骨L2~L4的BMD值分别为(414.89±1.72)、(410.50±0.77)和(420.25±2.71)mg/cm~3,志愿者腰椎L2-L4的BMD值分别为(141,22±0.09)、(137.38±0.37)和(152.03±1.03)mg/cm~3,与QCT检查B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SCT3D后处理BMD与QCT数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后处理技术可替代QCT进行BMD检查,并能够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辐射和检查费用。
2025年04期 v.22;No.24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2K] - 张兆琦;张鑫;张旭;张志强;
目的:构建基于可穿戴式设备视觉刺激的意识障碍客观评价系统,对临床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客观评价,以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意识障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就诊的12例植物状态(VS)、最小意识状态(MCS)和疑似VS的意识障碍患者纳入意识障碍组,同期招募12名健康受试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基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中国植物状态量表(CVSS),运用穿戴式设备对受试者实施视觉刺激,采集眼动反馈数据设计量化标尺,对视觉定位方案和视觉追踪方案的眼动数据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视觉追踪方案评分为(0.967±0.033)分,视觉定位方案评分为(0.005±0.004)分,与3种状态的意识障碍组患者两种方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8、23.04,P<0.05)。根据两组眼动数据分布特征,设计出了意识障碍客观评价标尺。结论:采用基于可穿戴式设备视觉刺激的意识障碍客观评价系统,通过采集基于视觉刺激的眼动反馈数据并加以处理分析设计的量化标尺,以客观数据指标弥补了临床意识障碍评估结果主观性过高的缺陷。
2025年04期 v.22;No.248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7K]
- 丛黎;周华亭;李文文;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期间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AP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4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再分为轻中度组(35例)和重度组(33例)。对比各组ADC值、快速扩散ADC分数(Ft 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ADC值、Ft ADC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821、23.145,P<0.05),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0.92±0.24)>轻中度组(0.86±0.23)>健康对照组(0.58±0.12),Ft 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0.59±0.18)>轻中度组(0.45±0.15)>重度组(0.35±0.11)。ADC值联合Ft ADC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3%、96.23%和90.38%,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ADC值的82.86%、75.47%以及单一Ft ADC值的85.71%、84.91%。结论:随着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逐渐降低,而Ft ADC值逐渐升高,ADC值联合Ft ADC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ADC值和Ft ADC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老年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04期 v.22;No.24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8K] - 张海燕;吴莉莉;尹远远;张颖;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伴惊厥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伴惊厥发作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行VEEG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检测脑脊液判断是否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64例),比较两组VEEG检测异常情况(包括正常、正常范围、界限性和异常),以及与CRP、PCT水平,分析VEEG联合CRP、PCT诊断结果与脑脊液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EG联合CRP、PCT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36例患儿中VEEG检测正常范围2例(占5.56%),界线性11例(占30.56%),异常23例(占63.89%);非感染组64例患儿中正常54例(占84.38%),正常范围6例(占9.38%),界线性3例(占4.68%),异常1例(占1.56%)。感染组异常情况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1,P<0.05);感染组CRP和PCT水平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9、5.410,P<0.05);VEEG联合CRP、PCT诊断与脑脊液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67);ROC分析显示,VEEG联合CRP、PCT诊断伴惊厥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63、86.11%和98.44%,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VEEG单独诊断。结论:伴惊厥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VEEG异常情况,CRP和PCT水平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惊厥发作患者相比差异显著,临床应用VEEG联合CRP、P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025年04期 v.22;No.24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 陈艳萌;彭开珍;孙经纬;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在儿童哮喘小气道病变(SAD)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疑似SAD患儿,根据肺通气功能检测结果是否正常将其分为病变组(48例,小气道堵塞)和对照组(56例,肺通气功能无异常)。两组患儿均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与呼吸双相CT扫描,观察高分辨力CT(HRCT)图像表现,分析其与肺通气功能测定相关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25%~75%)、7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7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FEF25%)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MMEF25%~75%、FEF75%、FEF50%、FEF25%及FEV1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5、12.757、9.724、13.928、10.303,P<0.05)。病变组HRCT征象中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马赛克征及细支气管阻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5、6.119、6.330、6.587,P<0.05)。细支气管壁增厚与MMEF25%~75%、FEF75%、FEF50%、FEF25%及FEV1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0.360、-0.379、-0.374、-0.367、-0.268,P<0.001),尤其是与FEF75%的相关性极强。空气潴留与FEF75%、FEV1之间相关性显著(r=-0.249、-0.240,P<0.05)。马赛克征与MMEF25%~75%、FEF75%和FEV1均表现出明显相关性(r=-0.236、-0.245、0.257,P<0.05)。细支气管阻塞与MMEF25%~75%、FEF75%、FEF50%以及FEV1均显著相关(r=-0.248、-0.271、-0.253、-0.275,P<0.05)。病变组哮喘发生率为6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83,P<0.05)。结论:SAD患儿HRCT征象细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马赛克征及细支气管阻塞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尤其是FEF75%、FEV1等具有极高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小气道功能,对识别早期SAD具有重要价值,而CT三维成像技术在SAD患儿中的应用对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2;No.24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2K] - 李菁菁;李雨桐;梁平;刘家汐;孙巍;高戈;吴涛;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的骨质疏松与腰椎小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性,以及骨密度(BMD)与小关节各参数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因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就诊的63例患者,根据CT腰椎BMD标准,将其分为BMD正常组(31例)、骨量减少组(21例)和骨质疏松组(11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扫描,扫描完成后采用有体膜模式测量患者BMD、左右关节突面积、CT值、高度等参数,并查看各组是否存在骨赘、终板炎及椎间盘突出;运用单变量方差分析(ANOVA)评估不同BMD组在患者年龄、性别、关节突面积、CT值和高度方面的差异;采用Pathria评分系统对椎间关节的退化进行评估,并利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3组之间关节突退化评分的差异,同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探讨BMD与椎间关节退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BMD正常组BMD值为(165.14±30.11)mg/cm~3,骨量减少组BMD值为(98.98±10.14)mg/cm~3,骨质疏松组BMD值为(58.62±18.73)mg/cm~3,3组间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121,P<0.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BMD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8,P<0.001),BMD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9,P<0.001),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01)。BMD正常组左右上关节突面积均小于其他两组,3组左右上关节突CT值及高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50、24.458,P<0.05);BMD正常组CT值均高于其他两组,骨量减少组右上关节突CT值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5);BMD正常组左右上关节突高度均低于骨质疏松组,右上关节突高度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2、-2.798、-2.618,P<0.05)。骨质疏松程度与关节突关节退变两者存在负相关性(r=-0.745,P<0.001)。随着BMD值降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随之加重。骨赘、终板炎及椎间盘等比例增加。结论:骨质疏松与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退变具有一定相关性,当骨量减少达到严重程度,骨赘、终板炎及椎间盘突出比例均增加,左右关节突面积及高度均增大。
2025年04期 v.22;No.24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 刘静;薛驰;刘虹;赵君智;
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接受治疗的103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3例,经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证实存在甲状腺结节,并根据结节的良恶性将良性结节患者56例纳入良性组,其他47例患者纳入恶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相关参数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并探究各指标对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在性别、结节长径、结节部位、甲状腺功能异常、射线接触史、有无声晕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年龄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结节有血流占比(14.89%)、纵横比<1占比(74.47%)、以及边界清晰占比(27.66%)均低于良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634、5.112、12.465,P<0.05);恶性组患者淋巴转移(27.66%)、钙化占比(65.96%)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917、9.350,P<0.05);恶性组患者的向心性增强占比(76.60%)、不均匀增强占比(68.09%)、低/等增强占比(87.23%)、早期快退明显占比(63.83%)、增强后边界不清晰占比(91.49%)、快退占比(59.57%)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09、26.695、9.079、12.853、17.798、12.649,P<0.05);恶性组患者达峰强度低于良性组、达峰时间长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1、4.958,P<0.05)。两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最小值、杨氏模量平均值、纵断面最大值、纵断面平均值、横断面最大值、横断面平均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97、9.100、12.191、7.616、6.310、4.679、5.355,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均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达峰强度、达峰时间、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最小值、杨氏模量平均值、纵断面最大值、纵断面平均值、横断面最大值、横断面平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76、0.759、0.974、0.837、0.989、0.872、0.805、0.732、0.749。结论:多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中杨氏模量的最大值、平均值、达峰强度和达峰时间对患者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AUC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中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2025年04期 v.22;No.24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5K] - 周丽君;王健;陈蓓;代娟;叶红梅;
目的:探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的偏头痛患者78例。使用头痛影响测定(HIT-6)评分评估患者头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术前常规行TEE、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评估卵圆孔及右向左分流情况。术中在TEE监测下完成PFO封堵,术后即刻行TEE检查,评价封堵效果,并于术后1、3和6个月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右心声学造影及c-TCD随访封堵器形态、位置以及有无残余分流,使用HIT-6评分评估患者头痛是否改善。结果:75例成功在TEE引导下完成经皮PFO封堵术,3例封堵失败,成功率为96%。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过程中,TTE均提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未出现心包积液。右心声学造影及c-TCD结果显示封堵后右向左分流量(RLS)明显减少甚至消失。HIT-6评分显示封堵术后1、3和6个月评分<50分患者例数均增多,分别为44、49和6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912、82.041、96.189,P<0.05)。结论:单纯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安全,对偏头痛的近期效果良好。
2025年04期 v.22;No.248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 潘琳;李吉明;
目的:研究肾脏超声监测脓毒症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脏灌注情况,以及肾脏超声相关参数对脓毒症休克所致AKI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依据《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12)》中的相关标准,将其分为AKI组(35例)和非AKI组(6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中心静脉压、血肌酐、尿素氮、血乳酸、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评分(SOFA)。使用肾脏超声对患者进行肾阻力指数(RRI)以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评分的检测,并收集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_(TC))等指标,比较两组各扫描参数及RRI和PDU评分。结果:脓毒症休克后AKI组PI、AUC_(TC)、MTT参数及RRI评分结果均低于非AKI组,AKI组的PUD评分高于非AK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1、8.978、5.664、2.626,5.102,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I、AUC_(TC)及RRI评分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1、0.86、0.7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AUC_(TC)及RR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 (95%CI:0.75~0.91)、0.79 (95%CI:0.70~0.88)及0.72 (95%CI:0.62~0.82)。结论:肾脏超声相关指标可有效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脏灌注情况,可以预测AKI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4期 v.22;No.24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 张文娟;王万里;励银环;赵媛;魏丽霞;
目的:探讨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人附睾蛋白4(HE4)检测对卵巢癌病理分型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4月至2023年7月衡水市妇幼保健院及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上皮性卵巢癌98例,非上皮性卵巢癌2例。术前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4水平。于术前1周进行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测定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所有患者完成末次化疗后即开始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73例)。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E4水平[449.37(28.57, 2 382.24)]pmol/L显著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患者[55.38(17.33, 79.6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52,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RI、PSV、PI超声参数大于非上皮性卵巢癌患者(t=3.640,2.152,2.588,P<0.05)。HE4联合阴道二维超声鉴别诊断上皮性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95%CI:0.821~1.000),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查。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周围浸润的占比高于存活组,血清HE4水平528.75(34.79, 1 932.43)pmol/L高于存活组138.23(21.49,872.59)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963,P<0.05),PSV和EDV值大于存活组,RI和PI小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4、17.744、19.085、13.099,P<0.05)。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周围浸润、HE4水平≥398.74 pmol/L、RI<0.31、PI<0.54、PSV≥26.12 cm/s、EDV≥16.47 cm/s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2.682、2.347、2.296、2.518、2.235、2.124、1.958,P<0.05)。结论:HE4联合阴道二维超声可提高卵巢癌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性,并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
2025年04期 v.22;No.24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 申林;赵娜;汪婷婷;张放;汪铭;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效果,并对出血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并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152例患者,按术中器械使用类别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手术为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对照组仅使用高速气涡轮机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估、牙槽窝受损程度、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患者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邻牙松动、邻牙断裂或移位、牙根折断、舌侧骨板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84%,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5、-3.222,P<0.05),牙槽窝受损程度与术后并发症患者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0,x~2=4.41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9.191,P<0.001);且观察组止血效果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4,P<0.001)。结论: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气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手术效果较好;且其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和止血效果方面表现更优。
2025年04期 v.22;No.24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 周凡;张少红;徐长松;穆正青;陆军;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无水乙醇消融(PEI)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微波组(28例,单纯MWA)和联合组(34例,MWA联合PEI)。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甲状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甲状腺结节体积平均缩小率为(88.97±6.36)%,高于微波组的(88.15±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5)。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期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低于微波组的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6,P<0.05)。结论:MWA联合PEI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疗效优于单纯微波消融,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4期 v.22;No.24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5K] - 许珉杰;陈开元;陈晓亚;李泽宇;苏晖;严峰;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认知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50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联合常规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认知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依从率和家属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率分别为90.67%和94.67%,且高于对照组,数据缺失率为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3、6.313、8.451,P<0.05);两组各项指标与应用前相比均有改善,观察组脑电β波、SMR波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θ波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4、5.315、3.973、4.447、6.362、6.869,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生物反馈仪应用于AD患者,可促进认知转归,提高自理能力,安全性较高。
2025年04期 v.22;No.24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 杨雯;向琦雯;曾璐;李思其;安晶晶;
目的:构建生命支持类设备调配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设备调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医疗机构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实践,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感染防治中的经验,制定生命支持类设备调配管理方案和精准匹配呼吸支持方式与设备的评估方案,并对呼吸机相关医用耗材进行标准化管理,构建生命支持类设备调配管理模式,对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期间本院在用的293台无创呼吸机和112台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调配管理。结果:293台无创呼吸机调配管理期间共执行无创通气医嘱7 492项,112台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执行无创(高流量)通气医嘱3 138项,期间所有收治患者的临床救治需求均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且设备平均周转时间由调配管理模式实施前的22.5 min缩减至实施后的12.6 min,医务人员医用耗材准备正确率为100%。结论:生命支持类设备调配管理模式能够在“整体部署、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将有限的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率最大化,提高设备周转效率,降低设备周转时间和设备闲置率,提高医用耗材准备正确率,能够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诊治需求。
2025年04期 v.22;No.24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 李翠娟;钟珊珊;陈明;祁增凌;
目的:构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医疗器械评估模型,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动态规划算法预设、基本思路、求解步骤和算法要素构建医疗器械评估模型,根据模型多阶段决策问题时的状态转移开展医疗器械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临床在用的200台医疗器械,2022年1月至12月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医疗器械管理,2023年1月至12月采用动态规划算法的医疗器械评估模型(简称动态规划算法)方法进行医疗器械管理,对比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前后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和管理指标评分,不良事件中的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发生率,以及管理团队综合业务能力考核评分的差异。结果: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后200台医疗器械规范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和设备完好率分别为85.5%、84.0%和84.5%,均高于应用前,设备故障率为2.5%,低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888、12.516、14.240、14.414,P<0.05);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后资源配置、信息基础、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评分分别为(92.54±4.69)、(93.65±3.65)、(94.58±3.65)和(92.47±3.65)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4、18.419、11.438、12.981,P<0.05);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后200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的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不良事件占比分别为6%、5%和2%,均低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54、12.876、11.348,P<0.05);医疗器械技术保障团队、研究团队、推广团队和辅助管理团队对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后的综合业务能力评分分别为(94.56±4.69)、(92.65±3.14)、(94.69±4.98)和(95.68±4.14)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0、18.682、12.449、18.269,P<0.05)。结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医疗器械评估模型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能够提高器械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器械管理团队综合业务能力水平。
2025年04期 v.22;No.248 100-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4K] - 韩伟;潘伟;高翔宇;于斌;刘沁峰;
目的: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医疗设备临床配置管理模型,探讨其在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临床配置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据追溯管理模型,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设备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设备临床配置管理模型,对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采购配置进行区块链评审模式管理。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配置的57台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按照设备配置模式不同,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配置的26台设备采用传统的专家评定模式进行采购配置管理,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31台设备采用区块链评审模式进行采购配置管理。专家评定模式对设备采购数据可追溯的采购申报、供应厂商、设备交易和售后保障4项内容进行抽检,抽检次数分别为128、85、119、100次,区块链评审模式分别为145、94、124、105次;专家评定模式采购流程规范率中急救设备、监测设备、治疗设备和其他设备总评审环节分别为25、40、30、35个,区块链评审模式分别为30、45、45、35个。对比两种配置模式的设备采购数据可追溯率、采购流程规范率和采购绩效目标达成率。结果:采用区块链评审模式的31台设备采购申报、供应厂商、设备交易和售后保障数据的可追溯率分别为92.41%(134/145)、100.00%(94/94)、97.58%(121/124)和97.14%(102/105),均高于专家评定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8、4.525、9.185、8.362,P<0.05)。急救设备、监测设备、治疗设备和其他设备采购评审环节规范率分别为100.00%(30/30)、95.56%(43/45)、97.78%(44/45)和97.14%(34/35),均高于专家评定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6、4.936、5.103、3.968,P<0.05)。31台设备采购项目进度指标、效益指标、质量指标和满意指标的目标达成率分别为96.77%(30/31)、100.00%(31/31)、100.00%(31/31)和93.55%(29/31),均高于专家评定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1、6.535、5.129、5.780,P<0.05)。结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临床配置管理模型应用于设备采购配置管理,可提高数据可追溯性,规范设备采购流程,提升设备采购绩效目标达成度。
2025年04期 v.22;No.248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5K] - 牛青松;吕花会;杜准;杜春生;孔得宇;董继革;
目的:构建基于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的康复信息个性化服务平台,评估其在患者康复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构建个性化服务平台对患者康复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选取2023年2月至12月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12例康复治疗患者,按照患者康复信息管理所用服务平台的不同,将采用常规平台进行康复信息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基于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的康复信息个性化服务平台进行康复信息管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56例。采用自制调研问卷调研两组患者对康复信息服务平台的满意度和平台维护师、相关操作人员、医生和护士对不同服务平台的认可度评分,对比不同服务平台的使用效能和康复治疗顺利性。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对康复信息服务平台的满意度为94.6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87,P<0.05);观察组患者对平台使用便捷性、灵活性和连续性的评分分别为(94.74±3.36)、(94.57±4.12)和(93.65±4.0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79、13.604、13.553,P<0.05);平台维护师、相关操作人员、医生和护士对观察组的康复信息个性化服务平台认可度评分分别为(91.69±2.11)、(94.52±3.65)、(93.87±4.58)和(94.74±3.3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0、13.236、12.373、14.279,P<0.05);观察组患者等待时间、预约时间、治疗周期分别为(4.65±2.01)min、(3.21±1.03)d和(13.02±1.02)月,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8、11.401、12.300,P<0.05)。结论:基于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的康复信息个性化服务平台,能够使医生结合患者信息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减少患者等待时间,缩短康复周期。
2025年04期 v.22;No.248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 张苏;张民;史亚香;黄丽亚;
目的:构建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卷积神经网络(FFT-CNN)的医疗设备多维生命周期管理(MDLM)系统,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及多维度延伸提供数据支撑。方法:MDLM系统架构设置综合信息展示层、多维业务轨迹数据延伸层、设备生命周期数据层和设备数据采集层,采用FFT-CNN算法将医疗设备运行特征数据映射为医院业务数据,推衍出碳轨迹、运维轨迹、效益轨迹、安全轨迹、绩效轨迹和考核轨迹6个维度的医院运营管理指标,采用智能物联网(AIoT)数据探针、FFT-CNN模式识别和指标推衍技术与方法对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面数字化转型管理。分析MDLM系统自2023年8月应用于宝应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后的数据,对比系统应用前后的医院核磁共振设备维护效率。结果:医疗设备MDLM系统实现了医疗设备的需求、采购、安装、归档、运行、监控、维修和报废8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由推衍出的6个维度指标延伸出医疗设备能耗管理、运维管理、效益管理、安全管理、绩效管理和考核管理数据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管理。系统应用后医院核磁共振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由应用前的6.8 h缩短为2.3 h,提升了运行维护效率和设备可用率。结论:基于FFT-CNN的医疗设备MDLM系统建立了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专属数据库,能够为医院医疗设备精益管理提供多维度的客观化、完整化和关联化的数据支撑,提升设备运行维护效率。
2025年04期 v.22;No.248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 吕婷婷;史丽娜;王旭;宁晓洁;
目的:构建基于综合权重的儿科医疗设备安全运行风险评价体系,降低设备运行风险。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医疗设备管理风险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层级指标相对权重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儿科在用的100台医疗设备,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50台)和医疗设备安全运行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管理模式(50台)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运行质量、临床使用安全性和设备警报风险控制率,以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设备工程师、医生、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认可度评分。结果:采用风险评价体系管理模式的设备维护执行率、质量检测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和问题有效响应率平均值分别为(93.65±3.65)%、(91.45±3.25)%、(93.14±3.69)%和(94.26±3.14)%,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99、12.376、11.746、16.006,P<0.05);设备使用中患儿的相关感染、压力性损伤和体液外渗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4%(2/50)、6%(3/50)和6%(3/50),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4、8.576、9.756,P<0.05)。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研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工程师、医生、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采用风险评价体系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认可度评分分别为(92.14±4.01)、(93.54±4.63)、(93.65±3.36)和(91.57±3.98)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8、13.331、15.545、13.940,P<0.05)。采用风险评价体系管理模式的设备警报阈值合格率和运维合格率平均值分别为(98.25±3.54)%和(97.36±4.65)%,高于常规管理模式,警报静音率平均值为(2.36±1.54)%,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07、8.813、10.717,P<0.05)。结论:基于综合权重的医院儿科医疗设备安全运行风险评价体系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降低设备使用风险,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2025年04期 v.22;No.248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 樊海玉;姜伟;聂英杰;杨东东;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优化血液净化设备管理中的临床效能。方法:基于FMEA构建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血液透析设备进行管理。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9月血液净化科在用的83台血液透析设备,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采用传统常规管理模式,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采用FME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运转质量、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使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差异。结果:采用FMEA管理模式的设备故障率、自主维修率、保养维护率和规范操作率平均值分别为(4.72±0.11)%、(90.62±3.44)%、(95.42±2.43)%和(96.22±1.48)%,故障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自主维修率、保养率和操作规范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568、13.658、9.318、10.354,P<0.05)。采用FMEA管理模式的设备可用性比率、性能指数比率和品质指数比率平均值分别为(91.04±2.65)%、(96.94±2.31)%和(97.66±1.19)%,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30、13.085、14.889,P<0.05)。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采用FMEA模式的岗位职责、设备基础知识、操作保障能力和管理绩效评分分别为(94.12±2.76)、(92.03±2.50)、(91.35±2.62)和(93.65±3.28)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0、11.027、17.311、11.645,P<0.05)。结论:FMEA模式应用于血液净化科血液透析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减少设备故障频次,提升设备整体利用效率及科室临床服务品质。
2025年04期 v.22;No.248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 秦毅;顾玉华;张亚菊;汪磊;顾鑫梅;
目的:构建医疗设备综合绩效大数据分析模型,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搭建数据集成平台,整合医院多业务系统数据,纳入社会效益量化数据及采购维护流程相关数据,开发医疗设备综合绩效大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绩效分析指标体系,以可视化数据报表方式,实现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结果的呈现。结果:医疗设备综合绩效大数据分析模型设置社会效益指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收益指标、投资回收期指标等10余个指标体系和35页的可视化报表,从35个角度分析设备绩效每个层面,实现了对医院医疗设备绩效的全方位、多维度和精细化评价,其敏捷易用、高效响应和自动化特性能显著提高业务工作效率,模型通过接口等方式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减少人工录入错误,数据准确率>99%,通过模型对连续3年的设备绩效数据进行测试,医院业务系统单独计算耗时由>20 min缩短为5~8 s。结论:医疗设备综合绩效大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帮助医院提前识别、预防和控制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025年04期 v.22;No.248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9K] - 刘诗蕊;彭哲龚;刘本德;漆炼;
目的:设计并优化基于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的新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检测装置,提升医疗检测的安全性与预防控制效能。方法:通过QFD方法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装置的设计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整合用户需求并转化为具体的技术特性,设计基于QFD的新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检测装置。采用实验室测试、模拟临床测试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试患者小规模临床试验,评估该装置在临床中的操作便捷性、结果可靠性和安全性。结果:设计出一款集样品处理、反应检测与病原体灭活于一体的密闭式检测装置,降低操作风险,提升检测效率。实验室测试该装置的检测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95.2%,重复性误差<±1.5%;模拟临床中检测时间由传统设备检测的30 min缩减为21 min;临床试验检测50例受试者的检测准确率为96.8%,每项平均检测时间为3.5 min。结论:通过QFD方法设计并优化的新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检测装置,能够提高医疗检测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为医疗检测设备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设计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v.22;No.248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 张俊明;谢辉;时光静;赵莹;王毛;储芳;
目的:研究硬式内窥镜导光部件清洗消毒后人工与专用检查设备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为硬式内窥镜专用检查设备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后的100件硬式内窥镜,对每件硬式内窥镜导光部件分别采用人工检查方法和专用内窥镜功能检查仪进行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硬式内窥镜导光部件雾气阳性率、污点阳性率、玻璃碎片阳性率及总体不合格率,以及与临床使用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00件硬式内窥镜采用设备检查方法发现总体不合格2件,其中出现雾气、污点和玻璃碎片分别为2、0和0件,总体不合格率、雾气阳性率、污点阳性率和玻璃碎片阳性率分别为2%、2%、0和0,均低于人工检查总体不合格率(23%)、雾气阳性率(17%)、污点阳性率(2%)和玻璃碎片阳性率(4%),两种检查方式总体不合格率及雾气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86、11.399,P<0.05)。临床使用者反馈总体不合格率为3%,与人工检查总体不合格率(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59,P<0.05)。结论:硬式内窥镜导光部件清洗消毒后的检查可以通过人工检查及专用检查设备检查两种方式进行,专用检查设备检查结果更加接近临床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具有直观、使用方便、准确率高、便于观察及可存档的优点。
2025年04期 v.22;No.248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 付旻;李博慧;于焕楠;王宝光;
为便于临床对厌氧菌的采集,根据酸碱化学反应原理,以碳酸钙(CaCO_3)与稀盐酸(HCl)为反应物制取CO_2,以指示剂耐尔蓝A和酚酞为主合成的CO_2浓度显色条,研制一种能够自动生成二氧化碳(CO_2)的采样管,用于临床厌氧菌的采集。该厌氧菌采样管采取化学试剂分室定量存放,自主控制反应进程,可根据采样需求任意设定管内CO_2浓度,满足多种厌氧菌对不同浓度CO_2的需求进行采集。实现厌氧菌从采样到实验室全程厌氧状态,有利于提高细菌培养准确率。采样管设计小巧灵活,可直接存放于病区,供医护人员随时取用,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安全性高和无交叉感染风险的优势。适于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应用。
2025年04期 v.22;No.24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3K] - 罗晓晨;史朝亮;王阳贇;
目前主流夜间阴茎勃起监测装置多为有线连接,且主机的体积较大与重量较重,影响穿戴体验。本研究研制一种基于柔性压感技术的微穿戴感夜间阴茎勃起监测装置。选用长条形柔性材料承载电容-压力传感模块(信号采集模块)、蓝牙传输控制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软件系统设计分别采用下位机勃起信号采集硬件程序和上位机勃起功能评估软件。该装置样机与主流阴茎勃起功能综合诊断仪RigiScan相比,体积为34.88 cm~3,仅为RigiScan的2.38%,重量为34 g,仅为RigiScan的3.94%,功耗仅为RigiScan的12.22%,能够实现无线和低触感监测,具有穿戴感微弱、体积小、重量轻和低功耗等特点,有助于提升被监测者的穿戴体验,排除心理干扰,提升监测准确性。
2025年04期 v.22;No.248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 刘鹏;韩晓蕾;王丰艳;潘巍巍;
目的:基于多功能清创机的应用便捷性,将其应用到烧伤创面及合并皮肤溃疡治疗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多功能清创机实现硬件系统设计、手柄智能化设计以及频率跟踪系统设计等一体化设计,快速准确对创面进行处理。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西院区收治的156例烧伤创面合并皮肤溃疡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床旁清创和隔日换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功能清创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3.59%,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15,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1,P<0.05);观察组的创面深度、伤口损伤范围及组织坏死程度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7.993、4.781、5.133,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7和14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8、11.801、10.19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第3、7和10天创面除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13.476、6.785,P<0.05)。结论:多功能清创机的硬件系统输出功率大、效率高且清创效果明显,在治疗烧伤创面及合并皮肤溃疡中优势显著,可减轻创口疼痛程度,提高清洗效果,促进伤口快速恢复。
2025年04期 v.22;No.248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3K] - 李战国;王玉;闫慧芳;赵菁;
目的:探讨全生命周期管理(TLCM)在超声影像设备维修费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在用的30台超声影像设备,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常规维护模式进行管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采用TLCM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超声影像设备运行合格率和故障频次、设备使用满意度评分及设备运行及维修费用。结果:TLCM模式下,设备运行合格率为93.33%,高于常规维护模式(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TLCM模式下,超声影像开机时间短于于常规设备维护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6,P<0.05)。TLCM模式下,设备长期使用故障率低于常规设备维护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3,P<0.05)。医护人员对TLCM模式下设备性能、时效和清洁度评分以及满意总评分均高于采用常规维护模式的设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5、5.872、6.368、8.214,P<0.05)。TLCM模式下,设备维修费用和运行成本均低于常规维护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53、16.743,P<0.05)。结论:TLCM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合格率,降低维护成本和长期使用故障率,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2025年04期 v.22;No.248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