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著_专家共识

  • CZT探测器SPECT和SPECT/CT设备的质量保障专家共识

    李方;耿建华;景红丽;陈英茂;缪蔚冰;张伟;于淑丽;高飞;张旻佳;

    碲锌镉(CZT)探测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设备的质量保障对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行业内尚无专门针对CZT探测器设备的质量保障标准或规范,导致设备性能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CZT探测器SPECT、SPECT/CT设备使用的质量与安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CZT探测器SPECT、SPECT/CT设备的质量保障专家共识,旨在建立CZT探测器SPECT、SPECT/CT设备质量保障的内容、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设备在临床应用中达到原厂设计的性能指标,运行安全可靠,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2025年06期 v.22;No.25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6K]

学术论著_技术评价研究

  • 基于射波刀的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优化算法的效果评估

    吴韶鹃;鞠忠建;李玉;巩汉顺;曲宝林;刘小亮;谷珊珊;戴相昆;

    目的:评估射波刀(CyberKnife)S7治疗计划系统体素减少优化(VoLO)算法对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SBRT)优化的性能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20例肝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0例大肝癌和10例小肝癌。所有患者分别采用顺序优化(SO)和VoLO两种算法进行计划优化,评估两种算法优化的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并考虑不同肿瘤体积的影响。计划质量评估包括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执行效率评估参数包括机器跳数(MU)数、节点数、射束数以及预估治疗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结果:靶区剂量方面,对于小肝癌,VoLO算法靶区适形度指数(CI)为1.08±0.05,优于SO算法1.17±0.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1,P<0.05),VoLO算法的梯度指数(GI)、覆盖率及D_(95%)均优于SO算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肝脏外科对肿瘤直径大小的定义标准,对于大肝癌,两种算法的靶区CI、GI、覆盖率以及D_(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7、4.238、-3.359、-3.311,P<0.05)。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方面,对于大肝癌靶区,肝脏D_(mean)以及D_(700 cm~3)有统计学意义(t=4.114、3.415,P<0.05);但对于小肝癌,两组优化方式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oLO的计划执行效率明显高于SO,两种计划的MU数、节点数、射束数及预估治疗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61、4.423、5.024、9.487,P<0.05)。结论:VoLO计划质量显著优于SO,且在治疗执行效率上有较大提升。对于更为复杂的大肝癌病例,VoLO优化在靶区剂量和正常肝保护方面更具优势。

    2025年06期 v.22;No.250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0K]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颅脑MRI分类模型构建与诊断效能分析

    梁飞;王佳伟;邱本本;徐倩;

    目的:探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颅脑MRI分类模型构建及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留取认知功能障碍(32例)和无认知功能障碍(68例)颅脑FLAIR_LongTR序列的MRI图片各100幅,通过对样本图片进行水平及垂直平移将样本扩增至各1 000幅,根据仿射变换数据扩增方法按7∶3的比例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700例)及测试集(300例),建立注意机制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全扫描图片进行测试,根据设定阈值的方法分析注意机制系统在筛选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能力,并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于本院就诊患者的100幅颅脑FLAIR_LongTR序列的MRI图片作为验证集对注意机制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结果:随着迭代次数增加,注意力机制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样本损失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注意力机制模型中训练样本的平均损失率为10.024%,测试样本为15.247%;注意力机制模型中,训练样本平均准确率为99.078%,测试样本为99.75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注意力机制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较resNET模型AUC的0.656相比,能够更好地诊断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7,P<0.001)。结论:注意力机制构建颅脑MRI分类模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5年06期 v.22;No.25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 儿童头部CT检查实测剂量与显示剂量的一致性分析

    张雨;马向捷;黄卓;

    目的:通过对比儿童头部CT检查中实测剂量与设备显示剂量,评估不同厂家及型号的CT设备显示剂量与实际剂量的吻合程度,为儿童头部CT检查剂量快速估算和科学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临床常用两种品牌(A和B)的CT设备,A品牌(进口)16排和64排、B品牌(国产)16排和32排探测器CT设备,纳入3组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使用儿童头部模体依据预设的不同年龄段儿童扫描协议进行测量,采用笔形电离室测量各扫描参数下儿童头部扫描的CT剂量指数,并与设备显示值对比分析。结果:A品牌16排CT实测剂量与设备显示剂量的比值为1.08~1.10,64排CT实测剂量与设备显示剂量的比值为1.11~1.17;B品牌16排CT实测剂量与设备显示剂量的比值为1.00~1.04,32排CT实测剂量与设备显示剂量的比值为1.12~1.21,所有比值均>1,但范围较集中。不同管电压(kV)和管电流时间乘积(mAs)条件下,各年龄组实测剂量与显示剂量的比值范围波动幅度均<5%,表明偏差稳定且受参数影响较小。结论:儿童头部CT检查中,CT设备在各年龄段儿童头部扫描协议默认扫描条件下,实测值与显示值的比值一致性较吻合,可按一定的转换系数快速进行剂量估算。

    2025年06期 v.22;No.25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 可视化频率侦察技术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图像及心肌应变测量值的影响评价

    朱华;罗倩;章异;杨嘉;张蕾;葛仁斌;

    目的:评估可视化频率侦测技术对心脏磁共振(CMR)电影序列图像质量及其心肌应变测量值的潜在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CMR扫描的74例无心梗病史患者资料,采用两种不同型号的3.0T磁共振成像(MRI)设备(A和B)进行CMR扫描。设备A扫描患者38例,使用设备默认合成器增益频率(f)0 Hz为扫描中心频率;设备B扫描患者36例,使用频率侦测技术优化合成器频率。由两名医师对76例患者电影序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使用心血管图像(CVI)42软件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测量电影序列左心室心肌和血池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同设备扫描的电影序列人工智能(AI)自动勾画测量与AI辅助医师勾画测量的心肌应变数值和非共振伪影的差异,以及不同设备间AI测量值的差异及AI联合医师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设备B扫描的图像非共振无伪影患者31例,高于设备A扫描的图像无伪影患者(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7,P<0.05)。设备B扫描的患者电影序列测量的周向、径向、纵向心肌应变值AI与AI联合医师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备A扫描的患者电影序列AI测量的纵向心肌应变值为-15.27%,AI联合医师测量为-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5,P<0.05)。结论:频率侦测技术通过改善CMR电影序列图像质量,增加组织对比度和轮廓清晰度,对AI自动识别心室最佳舒张末期及心室壁内外膜勾画与AI联合医师识别勾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能够提高AI对心肌应变值测量的准确性。

    2025年06期 v.22;No.250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 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童禹铭;白鸽;韩冬;徐扬;张少华;刘凯月;

    目的:探讨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关键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建立测试方案并进行试验。方法:基于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设置扫查速度、扫查接触力和在线调整精度3个性能关键指标,通过激光测距仪和位移工装设计,测试机械臂执行自主扫查的速度;通过结合超声体模和六维力传感装置,监测并评价自主扫查接触力;通过设计体模和机械臂位移同步检测装置,监测体模和机械臂位移差进行在线调整精度的评价。结果:设计并给出了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实现了超声扫查机器人自主扫查速度、扫查接触力和在线调整精度的测量。结论:扫查速度、扫查接触力以及在线调整精度可作为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的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并通过设计评价方法及相应实验证明其可行性。

    2025年06期 v.22;No.25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分辨力检测参数分析及性能检测方法探讨

    刘志鹏;李明明;崔志刚;杨春花;李洋;

    目的:为论证判读标准的主观性对超声设备性能检测分辨力参数结果产生的影响,探讨更为客观的超声诊断设备性能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在用的33台超声诊断设备77把常规探头,由本院工程技术人员和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计量检测人员2022年至2023年两次对其性能分辨力参数进行检测,以四分位数法进行数据描述。对超声设备及探头性能分辨力参数配对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同单位不同年度和不同单位同年度对超声设备及探头性能分辨力参数检测的差异性。结果:对于线阵探头,只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性能检测,不同单位不同时间测得的分辨力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凸阵探头,2023年本院测量70 mm靶群侧向分辨力[2(2,2)],120 mm靶群轴向、侧向分辨力[1(1,1)和3(3,3.25)]与计量院测量70 mm靶群侧向分辨力[2(1,2)],120 mm靶群轴向、侧向分辨力[2(2,3)和2(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7,-2.53,-3.69,P<0.05);本院2022年测量70 mm靶群轴向和侧向分辨力[1(1,2)和2.5(2,3)],120 mm靶群轴向分辨力[1(1,2)],与2023年测量的70 mm靶群轴向、侧向分辨力[1(1,1)和2(2,2)],120 mm靶群轴向分辨力[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7,-3.419,-2.982,P<0.05);计量院2022年测量70 mm靶群侧向分辨力和120 mm靶群轴向分辨力[1(1,1)],与2023年测量的测量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333,-3.051,P<0.05)。结论:对于凸阵探头在高深度靶群侧向分辨力判读上,主观判读标准的不同会造成最终结果本质上的差别,应在对凸阵探头高深度靶群图像分辨力判读时保留关键图像,后期也可引入AI辅助质量控制由计算机进行客观判读。

    2025年06期 v.22;No.25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 基于深度学习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中无创呼吸机故障及患者体征异常研究

    赵波;韩晓妹;封红伟;

    目的:针对呼吸机故障及患者体征异常检测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的呼吸机障碍及体征异常报警方法,并分析其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CNN网络引入随机小批量数据梯度下降法建立呼吸机故障识别(CNN-SG)模型,基于CNN模型建立多任务CNN呼吸机体征异常识别模型(CNN-MTL)。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呼吸波形数据,以7∶3的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42例)和验证集(18例),训练集用于CNN模型的学习过程,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在异常数据上的表现。使用独热编码表示故障状态,预测特定时间段内是否出现异常数据故障。通过两个独立的卷积网络分别检测和识别体征异常中的无效吸气努力和双触发异常。采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阴性预测值、特异度评估模型的性能,使用卡方检验来比较不同模型间各评估指标的差异。计算F1分值以综合评估模型性能。结果:验证集中CNN-SG模型识别呼吸机故障的准确率(99.98%)、精确率(99.90%)、召回率(99.97%)、阴性预测值(98.68%)、特异度(98.24%)均高于CNN模型。CNN-MTL模型在无效吸气努力检测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F1分别为98.83%、98.81%、97.68%和98.85,双触发阳性特征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F1分别为98.70%,98.83%,97.62%和98.75,双触发阴性特征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F1分别为98.80%,98.81%,98.88%和98.99,均显著优于传统的CNN模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CNN建立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可有效识别无创呼吸机故障及患者体征异常。

    2025年06期 v.22;No.25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学术论著_转化医学研究

  • 对比剂双期双流法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磁共振“一站式”检查流程的应用研究

    李爽;孙峥;赵丽;刘志;王梓迪;霍光研;卢洁;

    目的:基于对比增强(CE)心脏磁共振(CMR)高压团注压力曲线分析,探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对CMR图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一站式”检查流程。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简单化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期双流钆对比剂注射(以4和2 ml/s依次进行两段团注),对照组采用单期双流注射(以4 ml/s仅进行1次团注),绘制动态压力时间曲线,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团注总剂量和压力峰值。收集两组注射对比剂后的残余液体样本,将10、20和30 ml的残余液分别导出后,使用T1 mapping序列采集T1信号强度值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血池、梗死心肌及远端心肌的信噪比(SNR),梗死心肌与血池、远端心肌与血池间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团注总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团注压力峰值分别为(87.4±11.3)和(104.0±20.1)磅力/平方英寸(PSI),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观察组残余液体10和20 ml样本T1信号强度值分别为1 984.43±70.26和2 190.56±195.96,对照组残余液体10和20 ml样本T1信号强度值分别为1 203.36±184.99和2 884.64±349.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03,P<0.05);观察组残余液体30 ml样本的T1信号强度值为4 371.75±75.16,对照组残余液体30 ml样本的T1信号强度值为4 261.86±11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池SNR为(4.88±1.01),低于对照组的(8.25±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P<0.05)。两组梗死心肌与血池、远端心肌与血池的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39,P<0.05)。结论:以双期双流法高压团注对比剂不仅可探查对比剂外渗时间窗,还可提升CMR图像SNR和CNR,进一步优化CMR检查流程。

    2025年06期 v.22;No.25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 磁共振成像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效能研究

    刘洋;周瑛;杨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TVCDS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和TVCDS检查对间质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MRI和TVCDS对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MRI、TVCDS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良好(Kappa=0.735、0.712,P<0.05),但联合检查一致性最高(Kappa=0.879,P<0.05)。MRI联合TVCDS诊断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的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46%、90.65%、0.847(95%CI:0.683~0.957),高于单项诊断各指标。MRI、TVCDS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良好,但联合检查一致性最高(Kappa=0.823,P<0.05)。MRI联合TVCDS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9.69%、92.25%和0.891(95%CI:0.714~0.968),高于单项诊断价值。结论:MRI联合TVCDS检查有助于诊断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能够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22;No.25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9K]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超声评分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康楠;杜娟;何琼;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超声评分(LUS)与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吸入氧浓度(FiO_2)比值(PaO_2/FiO_2)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8例ARDS患者资料,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14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aO_2/FiO_2的实验室指标和LUS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LUS、PaO_2/FiO_2对ARDS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US、PaO_2/FiO_2对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LUS与PaO_2/FiO_2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ARDS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二尖瓣流速E峰与A峰比值(E/A)、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PaO_2/FiO_2和LU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6、2.073、6.780、3.361、3.204、2.925、7.801、12.210,P<0.05),其中死亡组PaO_2/FiO_2水平(180.67±25.61)mmHg明显低于存活组(217.87±34.70)mmHg,LUS为(21.00±3.97)分,高于存活组的(13.63±3.50)分。PaO_2/FiO_2为ARDS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3,P<0.05),LUS则为危险因素(OR=2.729,P<0.05);PaO_2/FiO_2、LUS对ARDS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802、0.919。LUS与PaO_2/FiO_2水平呈负相关性(r=-0.707,P<0.05)。结论:LUS和PaO_2/FiO_2均对ARDS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LUS能用于早期预测ARDS患者氧合状态及预后评估,继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

    2025年06期 v.22;No.25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8K]
  • 脐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指标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诊断价值

    王洋;孟凡蕊;张颖;张金辉;

    目的:探讨脐动脉(UA)超声参数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指标在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7例FGR孕妇纳入FGR组,同期选取109例正常孕妇纳入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正常对照组和FGR组胎儿UA参数,收集孕妇血清,检测血清中Hcy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UA超声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联合Hcy、D-二聚体对FGR的诊断价值。结果:FGR组的UA超声参数中PI、RI、S/D及Hcy及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7.380、8.455、5.267、7.686,P<0.05)。ROC曲线分析,PI、RI、S/D、Hcy、D-二聚体单独诊断FGR的AUC分别为0.742、0.749、0.805、0.702和0.792,联合诊断AUC值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8、0.190、0.128、0.231、0.141,P<0.05)。结论:FGR中UA超声参数与Hcy、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变化,可用于筛查FGR,两者合筛查效能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22;No.25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 单胎妊娠中异常胎盘超声诊断符合率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赵晶;张茜;冯蔚;张丽娜;史宪全;

    目的:探究超声技术在单胎妊娠中常见的球拍状胎盘、帆状胎盘及轮状胎盘3种异常胎盘与临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30例异常胎盘单胎患者病例资料,依据异常胎盘的形态及脐带附着胎盘的位置将其分为球拍状胎盘组(126例)、帆状胎盘组(139例)和轮状胎盘组(65例),另选同期分娩的197名胎盘正常孕妇作为正常胎盘组,比较异常胎盘与正常胎盘的围产结局。结果:球拍状胎盘、帆状胎盘及轮状胎盘3种异常胎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5%(51/126)、46.0%(64/139)和58.5%(38/65),球拍状胎盘、帆状胎盘及轮状胎盘3种异常胎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分别为49.2%、69.8%和47.7%,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57、53.575、7.258,P<0.05)。帆状胎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数量最多,包括增加剖宫产率、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结论:3种异常胎盘均会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风险,孕期超声应关注胎盘情况,提早诊断,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的结局的发生。

    2025年06期 v.22;No.250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2K]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情况、甲状腺激素及结节体积的影响

    李靖宇;储璇;金星;陈永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情况、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结节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84例),其中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2例,最终对照组纳入89例,观察组纳入8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结节体积变化。对比两组心理健康总测量(MCS)、躯体健康总测量(PCS)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2.09±0.32)mm,小于对照组的(59.78±10.23)mm,手术失血量(2.13±0.16)ml。低于对照组的(14.14±3.41)ml,手术时间(26.73±6.54)min,短于对照组的(72.45±13.44)min,住院时间(2.10±0.52)d,短于对照组的(6.07±1.23)d,住院费用(10 976.23±1132.56)元,少于对照组的(16 046.68±1 789.6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1、31.853、27.924、27.028、21.925,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且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P<0.05),观察组血清TSH水平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结节体积先增大后缩小,且术后12个月的结节体积小于术前(t=13.731,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MCS、PCS及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4、11.986、13.582,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5,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转移情况发生。结论:与外科手术比较,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可改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复发、转移情况发生,同时该治疗方案可明显缩小患者结节体积,对甲状腺激素无明显影响。

    2025年06期 v.22;No.25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 电子支气管镜对临床活动期气管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的疗效研究

    莫胜林;黄云;黄小红;唐贵;孙艳萍;覃锦玉;陈涛;胡家光;张鹏;孔晋亮;蒋忠胜;

    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临床活动期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临床活动期(Ⅰ、Ⅱ、Ⅲ及Ⅵ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联合组(抗结核药物治疗+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每组30例。治疗后随访1、2和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症状、咳痰症状)、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量表(mMRC)评分,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功能指标差异,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30例患者随访1、2和3个月中分别有21、27和30例痰菌转阴,药物组30例患者中分别有15、18例和23例痰菌转阴,随访1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痰菌转阴率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和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痰菌转阴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0、7.925,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100%,高于药物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5)。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的mMRC评分、咳嗽症状评分及咳痰症状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3.950、3.530,P<0.05);FEV1、FVC及MVV改善效果均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6、4.966、4.09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临床活动期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原学转阴时间,加快改善肺功能,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2025年06期 v.22;No.250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 自身抗体检测对不同类型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价值研究

    孟庆晗;雷蕾;赵晋文;刘千赫;刘紫旺;王苗苗;马海娜;王欣俞;

    目的:探究自身抗体的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跨膜蛋白243(TMEM243)、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11B(RASL11B)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数表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河北燕达医院检查的185例HT患者,根据HT类型将其分为甲功正常HT组(65例),甲减型HT组(60例)和甲亢型HT组(60例)3组;另选取6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标分析仪检测分析4组受试者KRAS、TMEM243、CDC42和RAS L11B水平,比较HT患者自身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T的影响因素。基于HT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4组受试者抗体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类型3组HT患者KRAS、TMEM243、CDC42及RAS L11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6.962、840.078、830.290、846.1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RAS、TMEM243、CDC42及RASL11B是HT的危险因素(OR=4.071、1.424、1.026、1.031,P<0.05);自身抗体4项指标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5%和92.31%。结论:HT患者自身抗体KRAS、TMEM243、CDC42和RASL11B的4项指标存在过度表达情况,尤其在甲亢型HT患者中过度表达更显著,而自身抗体4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HT诊断具有良好效能和临床参考价值。

    2025年06期 v.22;No.25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2K]
  • 经鼻内窥镜击出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孙雪;田秋实;逄明杰;燕双荣;

    目的:探究经鼻内窥镜击出性眶壁骨折(BOF)整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在临床中对患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4年9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经鼻内窥镜BOF整复术治疗的107例患者,收集所有BOF整复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及随访数据,根据随访数据将107例患者分为鼻内窥镜BOF整复术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72例),对比两组BOF整复术预后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鼻内窥镜BOF整复术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在预后不良组35例患者中,术后复视12例(占34.28%),眼球活动受限11例(占31.42%),眼球内陷11例(占31.42%),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1例(占2.8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44.66±12.70)岁,手术时长(91.43±56.97)min,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7、-2.23,P<0.05),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缺损面积≥2 cm~2和受伤距手术的时间≥14 d的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6、33.142、62.163、13.7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并糖尿病史、骨缺损面积≥2 cm~2、受伤距离手术的时间间隔≥14 d是经鼻内窥镜BOF整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0.022、0.012、0.123,P<0.05)。结论:BOF整复术患者有糖尿病史、骨缺损面积≥2 cm~2、受伤距离手术的时间间隔≥14 d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BOF整复术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前明确骨缺损范围及合并症,以及围手术期和术后控制血糖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2025年06期 v.22;No.25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实施高压氧舱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尹彦霞;张丽娜;周秀珍;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实施高压氧舱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实施高压氧舱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脑损伤标志物、预后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脑动脉血流速度(Vd)、血流量(BF)及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9、3.459、2.905、4.182,P<0.05)。治疗后观察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5、4.315、5.177,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4、5.323、3.67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实施高压氧舱治疗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治疗安全性良好。

    2025年06期 v.22;No.25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8K]

学术论著_数字医学研究

  • 基于分布式存储的区域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系统构建

    王超;姜山;魏方圆;刘国铮;张越;

    目的:建立区域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系统,为医疗设备周转提供智能化辅助工具,提高医疗设备保障能力。方法:基于分布式存储与区块链技术建立多元主体间数据交互机制及多节点协同调配策略,采用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建立分布式存储结构,由医疗机构内职能科室作为区块链节点,形成区域医疗设备档案信息,针对医疗设备档案数据生成医疗设备档案区块链数字校验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嵌入档案管理规则和周转流程代码,实现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的自动化处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web分层架构建立构建基于分布式存储的区域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设备应急保障提供系统化平台支持。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750台医疗设备,模拟分布式存储架构,针对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决策任务,比较人工决策与系统决策的设备应急保障效果。结果:基于分布式存储的区域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系统制订的应急保障策略符合率达93.33%,且制订时长为(0.11±0.03)s,显著低于人工决策时长(15.21±2.65)s。结论:医疗设备调配策略的准确率与专家决策接近,且决策速度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医疗应急工作的响应速度和救治水平,为建立医疗分布式系统提供借鉴。

    2025年06期 v.22;No.25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学术论著_卫生管理研究

  • 基于德尔菲法的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临床质量控制关键性能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陈学斌;赵菁;朱章玺;李战国;崔勇;

    目的:构建临床使用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高ECMO产品临床应用可靠性的科学评价能力,为ECMO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可靠性提供保障。方法:检索ECMO行业标准规范、相关研究文献以及ECMO设备操作说明书等资料,汇总整理ECMO性能参数质量控制指标,通过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质量控制指标条目进行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开展3轮专家函询,建立ECMO性能参数指标库,通过分析各指标权重构建ECMO设备临床质量控制关键性能指标体系。结果:ECMO设备临床质量控制关键性能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离心泵、空氧混合器和变温水箱3项关键部件),二级指标(血泵流量、血泵转速、氧浓度、温度、泵前压力和泵后压力6项性能参数),以及三级指标(6项性能测试范围)的ECMO性能质量控制指标。结论:通过对ECMO设备关键性能指标的分析,梳理ECMO设备临床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建ECMO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模板,为ECMO设备临床使用质量控制管理进行了探索。

    2025年06期 v.22;No.25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 辽宁省国产与进口医疗器械真实世界应用评价

    李红玲;李涵;李爽;礼彦侠;王丽娟;潘国伟;孙炜;

    目的:调查辽宁省国产与进口医疗器械在真实世界中的实时应用现状,为国产化医疗器械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9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示范区77家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影像、检测等9类)使用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辽宁省城乡各级(三级、二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数据采集的医疗器械分布特征,计算城乡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检测总量及每月台均检测数量和三级、二级医院国产与进口各类医疗器械月均检查人次中位数。结果:辽宁省9个示范区77家医疗机构所采集的医疗器械总台数为325台,其中国产医疗器械153台(占47.1%),进口医疗器械172台(占52.9%)。共收集到77家医疗机构626.1万人次使用医疗器械检测有效记录,每月台均检测数量为5562人次,其中国产医疗器械检测总人次数为138.0万人次(占22.0%),进口医疗器械检测总人次数为488.1万人次(占78.0%);国产医疗器械每月台均检测数量为2 334人次(占42.0%),进口医疗器械每月台均检测数量为3 228人次(占58.0%)。辽宁省城市示范区以进口医疗器械为主,农村示范区则以国产医疗器械为主;三级、二级医院的进口医疗器械整体使用频率较高,而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国产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辽宁省9个示范区77家各级医疗机构国产与进口医疗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存在不同,城市主要应用进口医疗器械,而农村则更多使用国产医疗器械。

    2025年06期 v.22;No.25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6K]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倪良军;陈伟健;黄伟杰;张霞;

    目的:构建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探索其对提高设备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生命支持类设备运行状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置不同层级指标,依据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根据分析结果构建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在用的98台生命支持类设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的49台设备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另49台设备采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评估体系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模型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及时性、管理效果和设备管理效能。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设备使用管理的设备工程师、临床医生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使用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设备预警用时、维修人员到场用时和提出维修意见用时分别为(0.78±0.14)、(5.14±2.11)和(10.69±3.11)min,均短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97、11.857、16.117,P<0.05)。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设备定期养护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故障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274、12.261,P<0.05);维修耗时短于常规管理模式,运维费用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51、12.707,P<0.05)。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资源配置、技术支持、环境保障和信息基础管理效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8、14.908、16.128、13.920,P<0.05)。设备使用管理的设备工程师、临床医生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18、16.209、12.557,P<0.05)。结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医院生命支持类设备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和运行质量,改善设备服务水平,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2025年06期 v.22;No.250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 基于直觉模糊交互式多准则决策的医疗设备更新决策方法研究

    李玉峰;刘孟翰;贾佳;李兴;赵予涵;

    目的:构建基于多标准的医疗设备更新决策模型,并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建立医疗设备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对专家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将专家指标权重语言转化为直觉模糊数,利用直觉模糊加权平均(IFWA)算子对定性指标聚合,结合定量数据形成初始决策矩阵,运用交互式多准则决策(TODIM)对待更新医疗设备进行优先级排序。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台待更新的B超设备,分别标记为A1、A2、A3和A4设备,对其更新优先级排序。结果:通过直觉模糊理论和TODIM计算得出A1、A2、A3和A4设备综合得分数值为0.617、0、0.714和1.000,待更新设备评价综合得分排序为ε(a_4)>ε(a_3)>ε(a_1)>ε(a_2),即A4设备为最优先的更新设备,与实际运行情况中的A4设备已进行报废处理的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直觉模糊TODIM的医疗设备更新决策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医疗机构在设备更新中的主观性,解决医疗设备更新的多标准决策问题。

    2025年06期 v.22;No.250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 交互式智慧系统对医院重症监护设备管理效果及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李功靖;魏勤;郭敬鹏;魏雪瑶;易铭;

    目的:探讨交互式智慧系统在医院重症监护设备中的管理效果及对数据采集的影响。方法:交互式智慧系统从基于二维码的智慧系统、使用登记、设备保养与维护、故障保修与预防性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及设备状态显示进行设备管理干预。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监护室临床在用的72台重症监护设备,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的设备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设备管理采用交互式智慧系统管理(智慧管理方法),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管理质量、数据采集和设备管理效果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研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干预后的设备管理满意度。结果:重症监护设备采用智慧管理方法干预后输液注射类、医用监护类、康复治疗类、生命支持类、急诊抢救类和消毒杀菌类设备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49±4.51)、(94.31±4.89)、(92.63±4.34)、(95.23±4.12)、(94.43±4.39)和(94.56±5.12)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3、5.198、6.149、5.673、5.243、6.029,P<0.05);设备数据采集完整性、准确性、重叠性、价值性及合理性评分分别为(95.63±4.12)、(96.23±3.61)、(96.11±3.29)、(95.45±4.39)和(96.21±3.73)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5.541、6.292、4.784、5.112,P<0.05);设备零部件购置、日常维护、人员管理、技术咨询及运营成本费用均低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5、5.237、6.112、5.395、5.676,P<0.05)。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采用智慧管理方法干预后的设备管理方法、日常保养、维修预防、技能提升和数据记录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3、4.096、6.114、5.945、6.535,P<0.05)。结论:交互式智慧系统应用于医院重症监护室设备管理,能提升设备管理质量,提高数据采集效果,降低设备运营成本,可获得较高的管理满意度。

    2025年06期 v.22;No.250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 态势分析法联合层次分析法在急救装备运行质量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付锦;赵小利;曾凯;宋伟;彭雄俊;周婧;卢东生;

    目的:态势分析法(SWOT)联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急救装备质量分析模型,探讨其在医院急救装备运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SWOT进行装备管理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分析,采用AHP对装备运行质量进行定位分析,并从人员、制度、预防性维修、信息化管理及院企合作方面制定综合管理对策。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在用的215台急救装备,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71台设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管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的195台设备(含常规管理模式在用的151台和新增的44台)采用质量分析模型的战略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装备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自制调研问卷调研医院急救装备使用及管理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工科医学工程师和临床及医技科室装备管理员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装备服务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战略管理模式的急救装备平均故障率、风险率、报警率和不合格率分别为(0.72±0.42)%、(1.08±0.70)%、(1.18±0.48)%和(1.33±0.63)%,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2.792、2.179、2.396,P<0.05);采用战略管理模式的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高频电刀及其他急救装备的管理水平评分分别为(94.69±1.68)、(95.84±2.52)、(95.38±2.85)、(95.69±2.02)和(94.17±4.89)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2.403、2.390、3.825、2.196,P<0.05);设备使用操作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工科医学工程师和临床及医技科室装备管理员对采用战略管理模式的医院急救装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6、3.336、4.275、4.292,P<0.05)。结论:医院急救装备质量分析模型能够提高急救装备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装备故障率和质量检测不合格率,改善急救装备服务效果。

    2025年06期 v.22;No.250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3K]
  • 基于数据集成平台的吸引与吸氧设备运行风险管理控制研究

    钟雷钧;陈俊杰;林晓巍;王玉;侯占伟;

    目的:构建吸引与吸氧设备数据集成平台,探讨其在吸引与吸氧设备运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吸引与吸氧设备数据集成平台采用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设置设备列表、季度数据确认、系统设置以及重要设备录入4个模块,实现对吸引与吸氧设备运行风险全过程化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在用的40台吸引与吸氧设备,设定2022年1月至12月的设备管理为吸引与吸氧设备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前,2023年1月至12月的设备管理为平台应用后,对比平台应用前后的设备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应急管理用时、设备管理规范度评分和设备警报风险控制率。结果: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后设备损坏、记录缺失及关联感染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5%、4.62%和6.15%,低于平台应用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57、11.217、7.386,P<0.05);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后设备用电安全、诊疗安全、生物安全和辐射安全的风险事件应急管理用时分别为(1.02±0.14)、(1.06±0.15)、(1.03±0.12)和(1.15±0.14)h,均短于平台应用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3、9.954、8.917、13.572,P<0.05);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后吸引与吸氧设备使用操作、消毒灭菌、运维保养、故障维修管理规范度评分显著高于平台应用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7、10.779、10.233、12.561,P<0.05);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后设备平均警报阈值合格率和设备维护合格率高于平台应用前,而平均警报静音率低于平台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4、5.998、15.629,P<0.05)。结论:吸引与吸氧设备数据集成平台应用于吸引与吸氧设备管理,可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增强设备监控和预警功能,减少设备运行风险。

    2025年06期 v.22;No.250 135-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研究

    楚陪陪;魏炜;刘健生;胡田雨;

    目的:探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解决设备状态感知和故障预警等问题。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临床在用的100台医疗设备,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的50台设备采用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另50台设备采用基于SOA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质量评分、管理规范度和运行质量。自制设备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医学工程师、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备使用和归位速度、安全性能、维修质量、清洁质量评分和总评分分别为(22.98±2.11)、(23.69±1.65)、(22.74±1.36)、(23.65±1.54)和(93.01±4.65)分,均高于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2、11.428、9.256、12.976、13.182,P<0.05);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备使用操作、清洁消毒、安全监测和质量控制规范度均高于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09、11.679、11.284、15.120,P<0.05);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手术设备、治疗设备、诊断设备、透析设备和急救设备的故障率均低于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72、13.878、17.156、11.679、12.805,P<0.05);医学工程师、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科工作人员对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医疗设备管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2、13.878、17.156,P<0.05)。结论:基于SOA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改善设备运行质量,提升设备使用安全性和使用效能。

    2025年06期 v.22;No.250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 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模式下的日间手术中心大型医疗设备效益预测与管理研究

    兰宇;彭芳;干丽;庄英;

    目的:探讨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模式下的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大型医疗设备效益预测与管理方法对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质量的效果。方法:按照DIP支付模式,从设备管理的院前、院中和院后等不同阶段进行大型医疗设备效益预测与管理。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治疗的240例日间手术患者,按照DIP支付模式下的日间手术中心大型医疗设备效益预测与管理方法应用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比较DIP支付模式下两组日间手术患者的医疗质量、设备使用效率和财务效益。采用自制问卷通过电话沟通方式调查两组日间手术患者对日间手术的整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分别为5.00%和4.17%,低于对照组的13.33%和11.67%,手术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4、4.630、0.641,P<0.05)。观察组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疗设备运行总成本和DIP结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8.512、14.474,P<0.05)。观察组日间手术患者的设备使用频率和设备平均排班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设备故障率和设备维护频次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1、21.585、45.643、23.944,P<0.05)。观察组日间手术患者对日间手术的整体平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5)。结论:DIP支付模式下的日间手术中心大型医疗设备效益预测与管理方法,能够提升日间手术中心运营效率与医疗质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医院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2025年06期 v.22;No.250 146-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5K]
  • 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理论的库存管理模型的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研究

    贺锦堂;王仲姮;龚世杰;汪自登;

    目的:探讨基于联合库存管理(JMI)理论的医用耗材库存管理模型在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医用耗材管理存在问题,构建JMI模型信息系统,制定JMI模型库存管理策略对医用耗材需求进行预测调控和补货与配送管理。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9月河源市人民医院临床使用的1 200批次医用耗材,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临床使用的593批次医用耗材采用传统的独立库存管理模式,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临床使用的607批次医用耗材采用基于JMI理论的库存管理模型(模型管理)进行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对比两种库存管理模式的库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结果: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月均耗材与库存成本比值为0.468±0.060,高于独立库存管理模式,月均紧急订货次数、月均缺货次数和月均非紧急订货次数分别为(23.84±6.02)、(5.69±2.28)和(20.57±2.66)次,均低于独立库存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9、7.539、8.854、9.654,P<0.05)。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入库用时、信息核对用时、查阅统计用时和出库用时分别为(1.18±0.40)、(0.25±0.06)、(0.73±0.35)和(0.53±0.22)h,均低于独立库存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21、87.351、61.524、43.806,P<0.05)。结论:基于JMI理论的医用耗材库存管理模型在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能够提高库存管理效率,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减少医用耗材临时采购频率。

    2025年06期 v.22;No.250 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综述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医疗器械监管要求分析

    刘菁;周滋晶;程玮璐;张译丹;李耀华;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下尿路症状会扰乱患者的睡眠模式,干扰日常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BPH已经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用于治疗BPH的医疗器械有多种技术路径,包括激光、电外科、聚焦超声、微波、支架、液体射流等。总结BPH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指南概况,综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用于治疗BPH的医疗器械的指导原则,重点分析非临床研究、动物试验(包括动物试验模型、试验方法、观察时间点和评价指标)和临床试验(包括对照组选择、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终点和随访时间)的主要内容,以期为该类产品的验证确认和技术审评提供启示。

    2025年06期 v.22;No.250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 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刘桂红;黎蔚波;林惠霞;冯双喜;张建华;

    质谱技术是临床检验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及多组分同时分析的优势,在代谢物检测、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方面极具潜力,为复杂疾病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提供新路径。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研究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本研究系统梳理包括质谱成像(MSI)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飞行时间质谱流式细胞(CyTOF)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在内的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聚焦其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剖析当前技术面临的瓶颈与问题;基于前沿技术动态,探讨质谱技术与新兴生物信息学、微流控等技术融合的创新方向,以期为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助力其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2025年06期 v.22;No.250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维修工程

  • 一体化剂量校准模体的制作与应用

    黎鋆;曹达慧;钱永华;

    目的:设计一种一体化剂量校准模体,旨在保证加速器常规剂量校准测量精度的前提下,优化操作流程。方法:根据电离室尺寸,将一块大小为20 cm×20 cm×7 cm的有机玻璃板加工成一体化固体模体。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77号报告推荐测量方法,采用一维水模体选定加速器能量射束输出量,使其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100 MU对应100 cGy,然后对一体化固体模体进行剂量标定。比较一维水模体与一体化固体模体在选定能量射束输出量变化时的测量结果,分析一体化固体模体校准的可靠性。结果:在加速器输出量从60~140 MU变化范围内,采用一体化固体模体和采用一维水模体测量的相对误差,X6射线的均为-0.15%、-0.13%、-0.10%、-0.03%、-0.03%,大小相同,方向一致;E12射线的均为0.09%、-0.03、0.02%、0.03%、-0.02%,大小相同,方向一致。结论:一体化固体模体可进行加速器的常规剂量校准,其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摆位的重复精度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各种因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为剂量校准工作提供了更为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6期 v.22;No.250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 一种用于冻结肩的锻炼器设计与应用

    张文博;田茂兵;张婷;李国栋;吴文旭;陈在飞;孔维军;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冻结肩的锻炼器并探讨其在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冻结肩锻炼器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包括横向架和可升降立柱,适用于冻结肩和肩部术后关节粘连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选取遵义市中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冻结肩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行经前方盂肱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治疗后采用冻结肩锻炼器治疗,对照组应用肩关节常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肩部疼痛和残疾指数(SPADI)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2个月和6个月时的VAS和SPA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8、3.597、4.363;t=2.301、3.553、3.51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2个月和6个月时的肩关节屈曲和外展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6、2.909、3.687;t=2.299、2.171、2.413,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的肩关节外旋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3.576,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2个月、6个月时的VAS与SPA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1、6.108,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2个月和6个月时肩部屈曲、外展和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12、10.261、4.085,P<0.05)。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冻结肩锻炼器在辅助冻结肩的短期治疗上安全有效,是一种有助于冻结肩康复的可选工具。

    2025年06期 v.22;No.250 175-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
  • 流式细胞分选仪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分析

    李春燕;杨永军;彭曦;

    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设备具有精密、昂贵、操作精细及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环境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以BD FACS Aria Ⅲ流式细胞分选仪为例,分析其工作的环境因素、日常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并阐述其液流启动与关闭、仪器校正、细胞分选、数据获取与图像显示中常见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以期为同类设备的使用人员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功效,保障设备使用效果和仪器寿命。

    2025年06期 v.22;No.250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 德尔格呼吸机故障案例分析与维护保养

    郭军;霍英恺;崔宇洋;

    通过对德尔格Savina、Evita V和BabylogVN500系列呼吸机的工作原理、维修案例、清洁消毒与使用防护进行分析探讨,对不同系列型号的呼吸机使用中的报氧浓度监测异常、氧浓度标定通不过、机头和通讯异常故障进行案例分析。阐述维修过程中逐一排查法和元件替代法的应用,有效定位设备故障,提升维修效率。

    2025年06期 v.22;No.250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6K]
  • 下载本期数据